诗词原文
游东林寺
唐·韦应物
秋入洞庭波,木叶下荆门。
望君不可见,日暮独愁喧。
清钟扬虚谷,微月照寒烟。
废兴人事非天意,时暂纷华亦赏心。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辞官闲居,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他的诗作风格清新淡雅,多描写自然景物和隐逸生活,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秋天来临,洞庭湖水泛起层层波澜,荆门山上的树叶纷纷飘落,远望你(指友人或理想中的归隐之地)却难以相见,日暮时分,我独自承受着忧愁与喧嚣,清幽的钟声在空旷的山谷中回荡,微弱的月光照亮了寒冷的烟雾,世间的兴衰更替并非天意所为,即便是短暂的繁华喧嚣,也足以让人心生欢喜。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洞庭湖畔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前两句写秋景,营造出一种萧瑟、孤寂的氛围;中间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因无法见到友人而产生的愁绪;后两句则转而议论,认为世间的兴衰更替并非人力所能控制,即便是短暂的繁华也值得珍惜。
赏析
这首诗在写景与抒情之间巧妙转换,既展现了洞庭秋色的壮美,又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人以“秋入洞庭波”开篇,既点明了时令,又勾勒出一幅壮阔的秋日图景。“木叶下荆门”一句,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萧瑟与凄凉,中间两句直接抒情,将诗人的孤独与愁绪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最后两句则是对世事无常的深刻洞察,表现出诗人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游览东林寺时所作,东林寺位于庐山之麓,是东晋高僧慧远创建的名刹,韦应物在游览过程中,被这里的自然风光和佛教氛围所吸引,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作,在诗中,他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他作为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的独特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