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思
唐·白居易
病眠夜少梦,闲立秋多思。
寂寞馀雨晴,萧条早寒至。
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
春馀众木苦寥落,况乃渐逼清秋来。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病中睡眠少梦,闲立时秋意引发诸多思绪,雨后初晴,寂寞之感油然而生,早寒已悄然降临,鸟儿栖息在红叶树上,月光照耀着长满青苔的地面,春天过后,树木显得苦楚而寥落,更何况现在已渐渐逼近清冷的秋天。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病中闲居时的秋日思绪,首联写病中少梦,闲立多思,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颔联通过雨后初晴和早寒降临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寂寥与清冷,颈联以鸟栖红叶、月照青苔的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尾联则直接点出春后木落、秋意渐浓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季节更替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思绪与感受,全诗语言平易近人,意象鲜明生动,情感真挚深沉,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巧妙地传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季节更替的感慨与无奈,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寂寞,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因政治失意而闲居在家,心情抑郁,秋日的寂寥与清冷触发了诗人内心的思绪与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秋思》,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忧虑,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担忧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