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殿前木槿树,朝繁夜暗自相催。的释义

梦梦34个月前

诗词原文

三清殿前木槿树

唐·李商隐

三清殿前木槿树,朝繁夜暗自相催。

花开不记春前后,但见红英满树来。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曲折,给人以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联想,李商隐一生经历坎坷,仕途不顺,但其文学成就颇高,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三清殿前的那棵木槿树啊,早晨繁花似锦,夜晚花朵又悄悄凋零,如此自相催促,生生不息,它的花开并不刻意记住是春天的前半段还是后半段,只见得满树都是红艳艳的花朵,绚烂夺目。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三清殿前木槿树的描绘,展现了木槿花朝开暮落、生生不息的特点,寓意着生命的短暂与永恒、繁华与凋零的循环,诗人以木槿花为喻,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瞬间的珍惜。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木槿花朝繁夜暗的景象,富有哲理意味,首句“三清殿前木槿树”点明了地点和对象,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次句“朝繁夜暗自相催”通过对比,突出了木槿花朝开暮落的特点,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第三句“花开不记春前后”进一步强调了木槿花不计较时间、不关注季节的随性态度,展现了其生命的自在与洒脱,末句“但见红英满树来”则以满树的红英作为视觉上的冲击,突出了木槿花的绚烂与美丽,同时也寓意着生命的繁华与希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心情抑郁的时期,面对人生的坎坷与挫折,诗人以木槿花为喻,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瞬间的珍惜,通过描绘木槿花朝开暮落的景象,诗人寄托了自己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命哲理的深刻洞察。

这首诗不仅具有优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意味,还展现了李商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学才华,通过对木槿花的描绘和寓意,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瞬间的珍惜,同时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