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恨淹留同桂渚,正怜风雨似梁山。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44个月前

诗词原文

泊舟严滩

唐·罗隐

月色侵船冷不胜,归心夜夜似烧灯。

敢恨淹留同桂渚,正怜风雨似梁山。

一川白露秋江晓,两岸蒹葭夜雨声。

此去迢迢君莫问,故山猿鸟正凄清。

作者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初期,一生历经坎坷,多次参加科举不第,后归隐山林,以诗文著称,罗隐的诗作风格独特,语言犀利,多讽刺时弊,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月光洒在船上,寒冷得难以忍受,归家的心夜夜如同燃烧的灯火般炽热,怎敢怨恨在这桂渚之地长久停留,正怜惜这风雨交加如同梁山泊一般,清晨,秋江上覆盖着一层白露,两岸的蒹葭在夜雨中发出沙沙的声响,此去路途遥远,你莫要再问,故乡的山林猿鸟正凄清地鸣叫。

释义

首联描述了诗人泊舟严滩时的寒冷与归心似箭的心情,颔联中的“敢恨淹留同桂渚,正怜风雨似梁山”表达了诗人对长久停留的无奈与对风雨交加环境的怜惜,桂渚与梁山在此处作为象征,前者可能暗指文人雅士的聚集地,后者则可能暗喻乱世或艰难的环境,颈联描绘了秋江晨景与夜雨中的蒹葭,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泊舟严滩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归家的渴望与对现实环境的无奈,颔联中的“敢恨淹留同桂渚,正怜风雨似梁山”是全诗的精华所在,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他不敢怨恨在这文人雅士聚集之地长久停留,他又对风雨交加的环境产生了怜惜之情,这种情感上的矛盾与冲突,使得诗歌更具深度与张力,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罗隐晚年归隐山林期间,罗隐一生历经坎坷,多次参加科举不第,对仕途心灰意冷,晚年,他选择归隐山林,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生活,在这首诗中,罗隐通过描绘泊舟严滩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自己对归家的渴望与对现实环境的无奈,他也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的动荡与文人的困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