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夜有感
唐·白居易
北林风多丹叶稀,栖乌畏月夜中飞。
寒灯纸上梨花雨,冷月窗前雁字回。
独坐孤灯听夜雨,谁怜寂寞守空闺。
相思无尽情难断,梦里相逢泪满衣。
(注:“北林风多丹叶稀,栖乌畏月夜中飞”这两句并非白居易完整诗作中的原句,而是根据白居易的风格和常见意象虚构组合而成,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构造了一首完整的诗,并围绕这两句进行解析。)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诗歌理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和教化作用。
译文
北边的树林里风声呼啸,红色的树叶变得稀疏,栖息的乌鸦害怕夜晚的月色,在夜空中飞翔,寒冷的灯光下,纸上仿佛落下了梨花般的细雨,清冷的月光洒在窗前,大雁南飞的字形在空中回荡,我独自坐在孤灯下听着夜雨,又有谁来怜惜我这寂寞地守在空闺中的人呢?相思之情无穷无尽,情感难以割舍,在梦中与你相逢,醒来时泪水已经湿透了衣襟。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的凄凉景象,通过北林的风声、稀疏的丹叶、畏月的栖乌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诗人独坐孤灯下,听着夜雨,思念着远方的亲人或恋人,情感深沉而复杂,诗中“寒灯纸上梨花雨”和“冷月窗前雁字回”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景象,富有画面感和诗意。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内心的孤寂,诗中“北林风多丹叶稀,栖乌畏月夜中飞”两句,既描绘了秋夜的景象,又寓含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和不安,后两句则通过“寒灯”、“冷月”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凄清和诗人的孤独,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根据白居易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进行推测,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晚年更是过着闲居生活,他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深刻感悟和真挚情感,这首诗可能是在某个秋夜,诗人独自坐在窗前,听着夜雨,思念着远方的亲人或恋人,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真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