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恩未放江湖去,更看亭亭百尺时。下一句是什么?

小星34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竹

唐·李中

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寒天倚山翠,秋色入林姿。

劲节虽多瘁,贞心不自私。

朝恩未放江湖去,更看亭亭百尺时。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中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中,字有中,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是南唐的著名诗人,以诗文著称,尤其擅长五言律诗,李中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受后人喜爱,他的作品在《全唐诗》中有收录。

译文

竹子因其高尚的节操而受到人们的敬重,它虚心的品质也被世人所了解,在寒冷的天气里,它依然翠绿地倚靠在山间,秋天的色彩增添了它林中的风姿,尽管经历了许多风霜,它的竹节依然坚韧,内心保持贞洁而不自私,朝廷的恩宠尚未让我离开这江湖之地,我还要期待看到它长到亭亭百尺高的时候。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向往,竹子以其高节、虚心、坚韧和贞心的特点,成为了诗人笔下赞颂的对象,诗人也借竹子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期待和对未来的憧憬。

赏析

这首诗以竹为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竹子的高洁品质和诗人的内心世界,首联“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直接点明了竹子的高洁和虚心,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和颈联则进一步描绘了竹子的生长环境和坚韧品质,通过“寒天倚山翠”和“劲节虽多瘁”等句,展现了竹子在恶劣环境下的顽强生命力,尾联“朝恩未放江湖去,更看亭亭百尺时”则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期待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赞美了竹子的高洁品质,又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理想追求,通过竹子的形象,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李中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可能通过赞美竹子来表达自己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诗人也可能借竹子来抒发自己对仕途的期待和对现实的无奈,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逆境中依然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和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