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凤栖梧
唐·李峤
常咏椅桐待高凤,忽经阿阁见孙枝。
九霄云路今已至,且拂青萍试羽仪。
作者简介
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尤善五言律诗和绝句,与苏味道并称“苏李”,是初唐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风格清新自然,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我常常吟咏椅桐树,期待着高凤的降临,忽然间,在这高高的楼阁之上,我看见了孙枝的挺拔身影,我已经到达了九霄云路的高处,就让我轻轻拂去青萍上的尘埃,试着展开我的羽翼,展示我的风采吧。
释义
椅桐: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木,常用来比喻贤才或高尚的品德。
高凤:古代传说中的贤士,常用来象征高洁之士。
阿阁:高大的楼阁,常用来指朝廷或高雅之地。
孙枝:比喻贤能的子孙或后起之秀。
九霄云路:指极高的天空,比喻极高的地位或境界。
青萍:浮萍的一种,这里用来比喻微小的尘埃或障碍。
羽仪:指鸟类的羽毛和仪态,这里用来比喻人的风采和风度。
赏析
这首诗以椅桐和孙枝为喻,表达了诗人对高洁之士的仰慕和对自身才华的自信,首句“常咏椅桐待高凤”,以椅桐树为喻,表达了诗人对高洁之士的期待和仰慕;次句“忽经阿阁见孙枝”,则以孙枝为喻,暗示了诗人在朝廷或高雅之地发现了贤能的子孙或后起之秀;第三句“九霄云路今已至”,表达了诗人已经达到了极高的境界或地位;末句“且拂青萍试羽仪”,则展示了诗人自信满满、准备展翅高飞的姿态,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高洁之士的赞美和对自身才华的自信。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峤在朝廷任职期间,当时,他或许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地位,但仍然保持着对高洁之士的仰慕和对自身才华的追求,在这首诗中,他以椅桐和孙枝为喻,表达了自己对贤才的敬仰和对自身才华的自信,他也通过这首诗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风采和风度,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