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别董大二首·其二
唐·高适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
何许最关情,乌啼白门柳。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
子今东去怀自许,解榻非君尚谁与。
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
(注:由于“子今东去怀自许,解榻非君尚谁与”并非直接出自高适已知的完整作品中,此处我将这两句融入了一个虚构的“别董大二首·其二”的续篇中,以符合题目要求,这两句诗的风格与高适的豪放、苍劲相符,故做此设想。)
作者简介
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朝时期大臣、边塞诗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高适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实性较强,代表作有《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听吹笛》《别董大二首》等。
译文
(续篇部分)
你如今向东而去,心中怀揣着自我期许,
若不解榻相迎,除了你我还能与谁共叙?
高山流水间,琴声悠扬三弄,
明月清风下,我们共饮一樽美酒。
释义
“子今东去怀自许”表达了友人即将东行,心中有着自己的抱负和理想;“解榻非君尚谁与”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认为除了友人之外,无人能与自己共叙衷肠。
赏析
这两句诗以深情厚谊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不舍与期待,通过“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的描绘,营造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意境,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共同的志趣,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未来前程的美好祝愿。
创作背景
(虚构背景)
此诗为虚构之作,但基于高适的生平与创作风格进行构想,高适一生仕途坎坷,但性格豪爽,善于结交,在送别友人之际,他往往以诗相赠,表达深情厚谊,这首虚构的“别董大二首·其二”续篇,正是高适在送别友人时,心中充满不舍与期待,于是挥毫泼墨,写下这首深情之作,虽然这两句诗并非高适真实作品,但它们却很好地体现了高适诗歌的豪放、苍劲与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