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洞庭湖
唐·李白
日落长沙渚,苍茫云海间。
腰间兰佩垂左右,船若神仙人不如。
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
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白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瑰丽,善于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理想、人生的热爱与追求,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日落时分,我停泊在长沙的江心小洲,四周是苍茫的云海,腰间佩戴着兰花装饰的玉佩,随风轻轻摇曳,而我乘坐的小船仿佛神仙的座驾,连神仙都自愧不如,片刻之间,小船仿佛从水波之上跃起,湖面突然开阔,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横铺在眼前,宽达十余丈,月光洒在水面上,水又映照着天空,一片空明,相互回荡,美不胜收。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游洞庭湖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腰间兰佩垂左右”展现了诗人的风度翩翩,而“船若神仙人不如”则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逍遥自在的心境,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月光与水天一色,形成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画面。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腰间兰佩垂左右”与“船若神仙人不如”两句,不仅描绘了诗人的形象,更透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而“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则生动地描绘了洞庭湖湖面开阔、波光粼粼的景象,与诗人的心境相得益彰,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李白诗歌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白游历洞庭湖期间,洞庭湖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湖泊之一,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李白在游历过程中,被洞庭湖的壮丽景色所震撼,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诗情画意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白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领略到了他诗歌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