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泰山行
唐·王维
惭愧泰山云触石,误疑刺史雨随轩。
松间明月长如此,君去空余山中痕。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译文
面对泰山之巅云雾缭绕触碰岩石的景象,我心中感到惭愧,错误地以为那是刺史出行时随行的雨雾缭绕车轩,山间松林中的明月总是这般皎洁明亮,而你离去后,只留下山间淡淡的足迹与回忆。
释义
首句“惭愧泰山云触石”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奇景时的谦卑与敬畏之心,认为自己无法完全理解或描绘出泰山的壮丽,次句“误疑刺史雨随轩”则是一种幽默的自嘲,将自然现象与人为活动相联系,增添了诗句的趣味性,后两句则转向了对山中景物的描绘与对离别的感慨,松间明月象征着永恒与宁静,而“君去空余山中痕”则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惋惜与不舍。
赏析
这首诗以泰山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友情的珍视,首联以“惭愧”与“误疑”开篇,既体现了诗人的谦逊,又增添了诗句的趣味性,颔联则转向了对山中景物的描绘,松间明月成为了诗人情感的寄托,象征着永恒与宁静,尾联则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惋惜与不舍,以及对山中美好时光的怀念,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友情的珍视,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与自然情怀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王维游历泰山期间,或与某位友人一同登山后,友人即将离去时所作,泰山作为中国古代的圣地之一,不仅以其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著称,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王维在游历泰山时,被其壮丽景色所震撼,同时与友人共度的时光也让他深感珍惜,在友人即将离去之际,他写下这首诗,既表达了对泰山的敬畏与赞美,又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不舍,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王维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