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不尽对群峰,翠壁回环几万重。出自哪首诗?

梦梦12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行

唐·李峤

平原不尽对群峰,翠壁回环几万重。

云影半开龙出没,松声忽断鹤飞冲。

烟霞深处人稀见,水石清奇路不通。

欲访洞天三十六,春风回首路朦胧。

作者简介

李峤,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李峤的诗作以五言律诗见长,内容多写自然景物,辞藻华丽,讲究对仗,对唐代律诗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译文

平原延伸到远方,对面矗立着连绵不绝的群峰,翠绿的峭壁层层叠叠,环绕了成千上万重,云影半开时,仿佛有龙在其中出没,松涛声突然断绝,只见白鹤冲天而起,在烟霞缭绕的深处,人迹罕至,水石奇绝,道路不通,我想要探访那传说中的三十六洞天,但春风中回首望去,只见路途朦胧难辨。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山川景色,平原与群峰相对,翠壁重重环绕,云影、龙、松声、鹤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神秘与壮丽,同时也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探索之心。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通过平原与群峰的对比,突出了山势的雄伟,翠壁回环,形象地描绘了山的连绵与层叠,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云影、龙、松声、鹤等意象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画面感,还增添了神秘与灵动的气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同时也寄托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作于李峤游历山水之间时,唐代诗人多喜游历,以自然为题材进行创作,李峤在游历过程中,被眼前的壮丽山川所震撼,于是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还寄托了对人生、对世界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