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就天公借北斗,更倾东海益君觞。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22个月前

诗词原文

湘妃怨·夜来酒醒清无梦

元·刘庭信

夜来酒醒清无梦,愁满地、月斜人静。

窗间斜月两眉愁,帘外落花千片恨。

无人共语,此时谁共枕?

欲把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当就天公借北斗,更倾东海益君觞。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庭信

朝代:元代

作者简介

刘庭信,元代散曲家、剧作家,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元末明初,他出身贫寒,但才华横溢,尤其擅长散曲创作,作品情感真挚,语言流畅,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在元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夜晚酒醒后,心中一片清明,再无梦境,忧愁如同满地落叶,月光斜照,四周一片寂静,窗前的弯月仿佛是两道愁眉,帘外的落花如同千片怨恨,此时无人可以倾诉心声,又有谁能与我共枕而眠?想要把心中的烦恼寄托在瑶琴上,但知音太少,琴弦断了又有谁来倾听?真想向天公借来北斗七星,再倾尽东海之水来为你的酒杯添满。

释义

这首散曲表达了作者深夜酒醒后的孤独与忧愁,他无人倾诉,只能独自面对内心的苦闷,通过描绘月、花等自然景物,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愁绪,他表达了想要借酒消愁,但无奈知音难觅的感慨。

赏析

这首散曲在情感表达上非常细腻,通过“愁满地”、“月斜人静”等描绘,营造了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来烘托情感,如“窗间斜月两眉愁,帘外落花千片恨”,使得情感更加深沉、动人,在结尾处,作者以“当就天公借北斗,更倾东海益君觞”的豪迈之语,表达了自己想要借酒消愁、忘却烦恼的愿望,但又不失为一种无奈与自嘲。

创作背景

这首散曲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的个人经历有关,刘庭信生活在元末明初的动荡时期,社会不稳定,个人生活也可能充满了波折,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和迷茫,这首散曲正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也反映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