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公郎隐发苍苍,拨弃尘烦得醉乡。的释义

春秋24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唐·韦应物

冯公郎隐发苍苍,拨弃尘烦得醉乡。

松叶有声风渐紧,溪流无色夜初长。

闲居日与尘事远,高卧时向白云旁。

莫道此中无乐事,人间万事本茫茫。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因仕途不顺,逐渐转向山水田园诗的创作,风格清新淡远,对后世影响深远,韦应物擅长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其诗作常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疏离感。

译文

冯公郎隐居山林,头发已斑白,他抛开了尘世的烦恼,沉醉于自己的精神家园,松树在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风势渐渐加紧;溪流在夜色中流淌,失去了白日的色彩,夜色悄然变长,他闲居于此,远离尘世的纷扰,时常高卧于白云之畔,不要说这里没有快乐的事,人间的万事本来就是茫茫无定的。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冯公郎(可能是一位隐士的化名)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其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诗中“拨弃尘烦得醉乡”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逃避;“松叶有声风渐紧,溪流无色夜初长”则通过自然景象的细腻刻画,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闲居日与尘事远,高卧时向白云旁”进一步强调了隐居生活的闲适与自在;“莫道此中无乐事,人间万事本茫茫”则是对隐逸生活的一种哲理思考,认为在纷繁复杂的人间世事中,隐居生活自有其独特的乐趣和价值。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淡远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隐居生活画卷,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隐居环境的清幽与美丽,更通过“拨弃尘烦得醉乡”等诗句,传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认为在纷扰复杂的人间世事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才是真正的快乐所在,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仕途不顺后,逐渐转向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以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疏离感,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冯公郎的隐居生活,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逃避,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反映了他在仕途失意后,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重新审视与探索。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