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光已映朝霞动,树色犹衔宿霭迷。的解释

小编14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行

唐·韦应物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楼光已映朝霞动,树色犹衔宿霭迷。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著名诗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车马的铃铛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我踏上旅途,离开了故乡,心中充满了悲伤,高楼上的晨光已经映照着朝霞在轻轻晃动,而树林的枝梢还霭霭地缭绕着昨夜下的雾气,迷迷蒙蒙,一片黯然,枯黄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圆圆曲折的池塘里。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晨山行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旅途的孤寂之情,首联写清晨启程,颔联写途中见闻,颈联写山景,尾联写夜梦,全诗语言自然流畅,情感真挚动人,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赏析

“楼光已映朝霞动,树色犹衔宿霭迷”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和映衬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清晨山行的景象,楼光映照着朝霞,显得生动而明媚;而树色则还霭霭地缭绕着昨夜下的雾气,显得迷蒙而黯淡,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也寓含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这两句诗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朝霞和树色赋予了人的动作和情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鲜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旅途中所作,当时他离开故乡,踏上漫长的旅途,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在清晨的山行中,他看到了高楼上的晨光和树林中的雾气,这些景象触动了他的情感,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这首诗不仅是对旅途见闻的描绘,更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