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献庐山张使君
唐·李中
羁旅关东来献书,还曾题柱宿匡庐。
时危不见天衢阔,尘暗宁知帝座孤。
道在莫求王事速,心闲须得酒病除。
西风漫漫吹黄叶,一夜功成喜雨图。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中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中,字有中,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是唐末五代时期的著名诗人,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的诗风著称,李中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
译文
我作为羁旅之人从关东远道而来献上我的书信,还曾在匡庐(庐山)的山柱上题诗留宿,时局危难,看不到天路的广阔,尘埃弥漫,哪里知道帝座的孤独,追求道义不要急于求成于王事,心境闲适才能用酒来消除病痛,西风漫漫吹落黄叶,一夜之间,仿佛是大自然完成了喜雨的图画。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作为羁旅之人的艰辛与无奈,以及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首联点明诗人远道而来献书的背景,并提到曾在庐山题柱留宿的经历,颔联通过“时危”和“尘暗”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帝王的孤独,颈联则表达了诗人对道义的坚守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尾联以自然景象作结,寓意着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大自然总是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现着生命的力量和美好。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序,情感表达真挚深刻,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羁旅经历和对时局的感慨,展现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来寓意人生哲理,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更加饱满,在意境上更加深远。
在语言上,这首诗简练明快,富有节奏感,诗人运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贴切的比喻,使得整首诗在表达上更加生动有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当时的处境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晚唐至五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民生凋敝,诗人作为羁旅之人,远道而来献上自己的书信和诗作,希望能够得到赏识和重用,面对时局的危难和帝王的孤独,诗人不禁感到无奈和忧虑,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心境。
诗人还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寓意人生哲理,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和热爱,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升华,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更加饱满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