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登楼
唐·刘沧
楚泽偏伤千里目,西风自觉倦登临。
寒烟衰草凝秋色,微月孤舟带晚阴。
乡思正在何处落,归梦不知何处寻。
赖有高楼能极目,每逢惆怅一登临。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沧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刘沧,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蕴灵,鲁人(今山东境内),大中八年(854)进士第,调华原尉,迁龙门令,诗风清丽婉约,多抒发个人情感与人生感慨,尤善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世界的交融,其作品在《全唐诗》中有收录。
译文
楚地的湖泊让我更加伤感,千里之外的景象令人心痛,西风吹拂让我感到疲倦,不愿再登高望远,寒冷的烟雾笼罩着枯萎的草木,凝聚着深秋的凄凉,微弱的月光映照着孤独的船只,带着傍晚的阴霾,我的思乡之情不知该寄托于何方,归家的梦境也难以寻觅,幸好还有高楼可以让我极目远眺,每当心中惆怅时,我便会来到这里登临远望。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登高远望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也有对眼前萧瑟秋景的感慨,以及因个人境遇而生的疲惫与无奈,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绪。
赏析
意境营造:首联“楚泽偏伤千里目,西风自觉倦登临”直接点出主题,楚地的苍茫与西风的萧瑟共同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景物描写:颔联“寒烟衰草凝秋色,微月孤舟带晚阴”通过细腻的景物刻画,展现了深秋时节的荒凉与孤寂,与诗人的心境相呼应。
情感表达:颈联“乡思正在何处落,归梦不知何处寻”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表达了内心的迷茫与无助。
结构安排:全诗结构紧凑,情感层层递进,从登楼的所见所感,到内心的思乡之情,再到对高楼能给予心灵慰藉的感慨,逻辑清晰,情感饱满。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作于刘沧仕途不顺,漂泊异乡之时,唐代晚期,社会动荡,文人仕途多舛,刘沧作为其中之一,或许正经历着仕途的挫折与人生的漂泊,这种背景下的登高远望,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欣赏,更是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与情感抒发,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怀念,以及在异乡漂泊的孤独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