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荔枝叹
宋·苏轼
红纱帐里透芳香,碧玉盘中缀锦囊。
婉婉柔条万虺蟠,累累佳实紫金寒。
琼浆玉液胜瑶酒,凤髓龙肝美可餐。
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枝应不到长安。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译文
在红纱帐中透出荔枝的芳香,碧玉盘中盛放着像锦囊一样的荔枝,柔软的枝条弯弯曲曲如同万条虺蛇盘绕,一颗颗饱满的果实如同紫金般闪耀,带着一丝寒意,荔枝的美味胜过瑶池的仙酒,其果肉如同凤髓龙肝,美味可口,如果杨贵妃知道荔枝的这种美味,那么荔枝或许就不会被长途跋涉送到长安了。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荔枝的形态、香气和美味,表达了对荔枝的赞美之情,也隐含了对古代帝王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不惜劳民伤财的批评。
赏析
苏轼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将荔枝的形态、香气和美味描绘得淋漓尽致,首句“红纱帐里透芳香”以红纱帐为背景,突出了荔枝的香气四溢;次句“碧玉盘中缀锦囊”则以碧玉盘和锦囊为喻,形象地描绘了荔枝的色泽和形状,接下来的“婉婉柔条万虺蟠,累累佳实紫金寒”更是将荔枝树的枝条和果实描绘得栩栩如生,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最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和假设,表达了对古代帝王奢侈生活的批评和讽刺。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贬谪期间所作,当时,他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生活困顿,但他并未因此消沉,反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文学创作中,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它通过对荔枝的赞美和批评,表达了苏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也体现了苏轼作为一位文学巨匠的才华和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