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暮西园
宋·王安石
日午风高新雨晴,残花飞絮两轻轻。
池塘水满飘红叶,篱落枝疏挂绿萍。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他主张变法革新,以富国强兵,是北宋变法运动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在文学上,他也有很高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文风格独特,思想深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正午时分,风势转大,新雨初晴,残败的花朵与飘飞的柳絮都显得那么轻盈,池塘的水已经涨满,红叶在水中漂浮,篱笆墙的枝条稀疏,上面挂着绿色的浮萍。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末夏初时节,一场新雨过后,大自然呈现出的清新与宁静,日午时分,风势转大,但雨已经停了,天空放晴,残花与飞絮在微风中轻轻飘扬,展现出一种轻盈而优雅的美,池塘的水因为雨水而涨满,红叶在水中漂浮,篱笆墙的枝条也变得稀疏,上面挂着绿色的浮萍,这些景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风光图。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末夏初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诗中“日午风高新雨晴”一句,既点明了时间(日午),又描绘了天气变化(风高新雨晴),为全诗定下了清新明快的基调。“残花飞絮两轻轻”一句,通过残花与飞絮的轻盈飘扬,进一步渲染了春末的宁静与美丽,后两句则通过池塘涨水、红叶漂浮、篱笆稀疏、绿萍挂枝等细节描写,将田园风光展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安石在变法失败后,退居金陵(今南京)时所作,在变法期间,王安石曾一度受到重用,但后因保守派的反对而失败,退居金陵后,他过上了相对闲适的生活,开始更多地关注自然与人生,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也体现了他在变法失败后内心的宁静与淡泊,通过描绘春末夏初的自然景象,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