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蜀江渺渺水东流,苦雾凄雨翻似秋”,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郑谷的《蜀江二首(其一)》,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蜀江二首(其一)
唐·郑谷
蜀江渺渺水东流,苦雾凄雨翻似秋。
山入白云深处尽,水从青树影边流。
人家多住竹篱中,杨柳青青拂地垂。
欲问渔阳掺袂客,何如江上有归舟。
作者简介:
郑谷,字守愚,唐代晚期著名诗人,他自幼聪颖好学,文思敏捷,七岁便能作诗,郑谷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明快,尤其擅长五言律诗,是唐代晚期诗坛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在当时广为流传,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蜀江的水渺渺无边向东流去,苦雾和凄雨使得景象仿佛置身于秋天,山峦在白云的深处消失得无影无踪,江水从青翠的树影边潺潺流过,人们大多居住在竹篱笆围成的院落里,杨柳青青低垂着枝条拂过地面,想要询问那些因战乱而离乡背井的渔阳人,哪里比得上在这江上拥有一叶归舟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蜀江的自然风光和人们的生活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诗中“蜀江渺渺水东流”一句,既写出了蜀江的壮阔景象,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苦雾凄雨翻似秋”则通过天气描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与后文的“人家多住竹篱中”形成对比,突出了人们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赏析:
这首诗在写景方面非常出色,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将蜀江的自然风光和人们的生活场景描绘得栩栩如生,诗中还蕴含着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富有层次感和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唐代晚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郑谷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家乡和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他通过描绘蜀江的自然风光和人们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