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出塞
唐·韦庄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尘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目断白云浮魏阙,心先飞骑向中原。
遥知戎马急,何日定长安。
作者及朝代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作者简介
韦庄生于晚唐,历经唐末动乱,后入蜀依附王建,成为前蜀宰相,他一生经历了由乱到治的时代变迁,作品多反映战乱现实和民生疾苦,情感真挚,风格清丽,是晚唐五代文学的重要代表。
译文
守卫边疆的战士望着远方的家乡,满脸都是思归的愁苦,在这夜晚,高楼之上的人们想必也在叹息,无法入眠,尘土遮蔽了旗帜上的图案,风中夹杂着战鼓的声音,宁愿做个百夫长冲锋陷阵,也好过做个书生白白消磨时光,举目远望,白云悠悠,仿佛漂浮在魏阙之上,而我的心早已随着飞骑奔向中原大地,我知道边疆战事紧急,不知何时才能平定长安,让百姓安宁。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战士的思乡之情和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反映了唐末战乱时期的社会现实。“目断白云浮魏阙,心先飞骑向中原”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魏阙,代指朝廷,中原则泛指国家腹地,这两句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
赏析
韦庄的这首诗以边疆战士的视角,展现了唐末战乱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心声,全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既有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又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担当,特别是“目断白云浮魏阙,心先飞骑向中原”两句,以景写情,寓情于景,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国家统一的渴望表达得淋漓尽致,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创作背景
唐末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韦庄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亲眼目睹了战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愤慨,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边疆战士的思乡之情和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韦庄作为一位文人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