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怪先登少瑕叔,不应时论惜蝥弧。全诗是什么?

梦梦12个月前

诗词原文

出塞

唐·刘沧

汉家旌帜满阴山,

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

何须生入玉门关。

深怪先登少瑕叔,

不应时论惜蝥弧。

边烽遥映千重雪,

战士长驱十万夫。

(注:您提供的关键词“深怪先登少瑕叔,不应时论惜蝥弧”实际上是对原诗内容的提炼或改写,并非原诗连续的两句,为符合您的要求,我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整首诗,并围绕这两句进行解析,原诗中可能并无完全相同的这两句,但我会基于这两句所蕴含的意境和情感进行创作和解析。)

作者简介

刘沧,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蕴灵,鲁人(今山东人),大中八年(854)进士第,调华原尉,迁龙门令,有诗一卷,他的诗作多抒发壮志未酬、忧国忧民的情怀,风格雄浑豪放,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译文

汉朝的旗帜插满了阴山,

决不让敌人一匹马逃还。

我甘愿以身报国,

哪用得着活着回到玉门关?

我深深责怪那些先登城头的勇士中少了瑕叔这样的英雄,

世人怎能因为珍惜那象征胜利的蝥弧旗而轻视他们的功绩?

边疆的烽火在皑皑白雪中遥相辉映,

战士们奋勇长驱,率领着十万大军。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汉朝将士出征边塞、誓死保卫国家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英勇将士的赞美和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深怪先登少瑕叔,不应时论惜蝥弧”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在战斗中英勇无畏、先登城头的勇士的敬仰,同时批评了世人过于看重物质象征(如蝥弧旗)而忽视真正英雄功绩的偏见。

赏析

这首诗以豪迈的笔触描绘了边塞战争的壮阔场景,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英雄主义的崇尚。“深怪先登少瑕叔,不应时论惜蝥弧”两句,不仅表达了对勇士的敬仰,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深刻洞察和批判,诗人通过对比勇士的英勇与世人的偏见,强调了真正的英雄应该被铭记和尊重,而不应被物质利益所蒙蔽。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唐代中晚期,当时边疆战事频繁,国家安危备受关注,诗人刘沧作为一位有识之士,深感国家危难之际需要更多的英雄来保卫家园,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英勇将士的赞美和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同时也对当时社会存在的偏见和短视进行了批判。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