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帝通明今得便,素娥拍手心先许。全诗是什么?

小编14个月前

诗词原文

宫词

唐·王建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谒帝通明今得便,素娥拍手心先许。

作者简介

王建,唐代诗人,约生于768年,卒于835年左右,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他出身贫寒,一生潦倒,早年曾寓居巴蜀,晚年退居咸阳郊野,以诗酒自娱,王建的诗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厚,尤其擅长描写宫廷生活与民间疾苦,语言通俗易懂,风格清新自然,是唐代著名的“宫词”诗人之一。

译文

月亮爬上了柳树的枝头,人们相约在黄昏之后相聚,如今得以有机会向皇帝进谒,表达心意,天上的嫦娥也仿佛拍手赞许,心中早已默许。

释义

月上柳梢头:形容夜晚月亮升起,照亮了柳树梢头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浪漫的氛围。

人约黄昏后:指人们相约在黄昏之后相聚,暗示了某种秘密或期待的约会。

谒帝通明今得便:指诗人终于有机会向皇帝进谒,表达自己的忠诚和愿望,这里的“通明”可能暗指皇帝的英明或宫廷的通明政策。

素娥拍手心先许:素娥即嫦娥,这里用嫦娥拍手赞许来比喻天上的神灵也支持诗人的行动,心先许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自信和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宫廷生活为背景,通过描绘月夜下的约会和向皇帝进谒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皇帝英明的期待,前两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以景起兴,营造出一种浪漫而神秘的氛围,为后文的进谒铺垫,后两句“谒帝通明今得便,素娥拍手心先许”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愿望和信心,通过天上的嫦娥来象征神灵的支持和赞许,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宫廷诗的华丽,又有民间诗的质朴,展现了王建作为“宫词”诗人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王建寓居巴蜀或晚年退居咸阳期间,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复杂多变,诗人虽然出身贫寒,但心怀大志,渴望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通过这首诗,诗人以月夜下的约会和向皇帝进谒为隐喻,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皇帝英明的期待,诗中的“素娥拍手心先许”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自信和乐观,即使身处逆境,也依然相信自己的才华和抱负能够得到认可和实现。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