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落花
唐·李咸用
崇桃遮莫金壶贮,日暮随风红雨零。
春色三分随水去,韶光一半与花争。
残红满院飞绵尽,细草如烟衬玉钗。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咸用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咸用,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大致活动于晚唐至五代初期,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虽然他的名声不如李白、杜甫等大家响亮,但在唐代诗坛上仍占有一席之地,其作品被后人收录在《全唐诗》中。
译文
即便用金壶来贮藏那盛开的桃花,到了日暮时分,它们还是会随风飘落,如同红色的雨点般零落,春色已随流水逝去三分之二,而美好的时光似乎也在与花朵争艳,满院的残红与飞尽的绵絮交织,细草如烟,映衬着女子头上的玉钗,我惆怅地望着东边栏杆旁那株如雪般洁白的梨花,感叹人生能有几个这样清明的时刻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桃花的凋零,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美好易逝的感慨,首句“崇桃遮莫金壶贮”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即使再珍贵的容器也无法留住桃花的盛开;次句“日暮随风红雨零”则形象地描绘了桃花随风飘落的景象,如同红色的雨,后两句进一步通过春色的流逝、残红满院等意象,强化了这种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并以“东栏一株雪”的梨花作为对比,突出了人生的短暂与珍贵。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描绘桃花的凋零,巧妙地引出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抒情色彩,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如“春色三分随水去”与“韶光一半与花争”,“残红满院”与“细草如烟”等,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饱满,诗人还通过“东栏一株雪”的梨花,寄托了对人生清明的向往和追求,使整首诗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某个春日黄昏,目睹桃花凋零的景象,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诗人通过对桃花凋零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美好易逝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人生清明的向往和追求,这种情感在晚唐时期尤为普遍,因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普遍感到生活的不确定性和无常性,因此诗人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