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鸡岂敢方前辈,下马犹能慰所思。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34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唐·杜甫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堂常邻近,只鸡岂敢方前辈,下马犹能慰所思。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译文

蜀汉后主刘禅小瞧东吴,冒然出兵三峡征战,他亡国那年也住在永安宫中。

如今在空山里还能想象到翠华仪仗的影子,而玉殿却早已虚无缥缈,只能在荒寺中寻得它的踪迹。

古庙里杉松树上水鹤做了巢,每逢节令村里的人们都来祭祀。

武侯祠和先主庙相邻,我怎敢用一只鸡来比较你的前辈,但下马祭拜还是能够慰藉我的思念之情。

释义

这首诗是杜甫凭吊夔州(今重庆奉节县)诸葛亮庙和先主刘备庙的,诗中回顾了蜀汉的历史,表达了对刘备和诸葛亮君臣关系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刘备和诸葛亮的历史遗迹,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诗中“只鸡岂敢方前辈,下马犹能慰所思”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和刘备的敬仰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自己无法与他们相比的谦逊和自愧不如的情感,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诗人的个人情感抒发。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夔州(今重庆奉节县)时所作,当时,杜甫已经年迈多病,生活困顿,但他仍然心系国家,忧国忧民,在凭吊诸葛亮庙和先主刘备庙时,他回顾了蜀汉的历史,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中既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缅怀,也流露出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无奈。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也可以领略到他精湛的诗歌艺术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