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宫词
唐·张祜
东君只付一家春,
俗眼自分宫与野。
鸳鹭不知天地暖,
穿花拂柳漫身轻。
作者简介
张祜,字承吉,唐代诗人,约生于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卒于唐懿宗咸通年间(860-874),他的一生并未得志,早年寓居姑苏,后漫游各地,曾隐居润州鹤林寺,与诗人杜牧友善,张祜的诗风清新俊逸,尤其擅长宫词,其作品在晚唐颇有影响。
译文
春风似乎只偏爱皇宫这一家,
世俗的眼光自然区分了宫廷与田野。
那些朝中的官员们哪知外界的冷暖,
他们穿着华丽的衣裳,在花丛柳林间轻盈漫步。
释义
“东君只付一家春”中的“东君”通常指太阳神或春天之神,这里借指春风,意味着春天的美好似乎只集中在皇宫之中。“俗眼自分宫与野”则表达了世俗之人对宫廷与民间生活的不同看法和偏见。“鸳鹭不知天地暖”中的“鸳鹭”比喻朝中官员,他们身居高位,不知民间疾苦。“穿花拂柳漫身轻”则描绘了这些官员们在宫中生活的轻松自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宫廷与民间的春天景象,以及朝中官员与民间百姓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首句“东君只付一家春”以春风的偏爱为引子,巧妙地引出宫廷与民间的差异,次句“俗眼自分宫与野”则进一步揭示了世俗眼光的偏见和狭隘,后两句则通过描绘朝中官员的轻松生活,与民间百姓的艰辛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批判力度,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批判性。
创作背景
张祜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的时代,诗人通过这首宫词,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他通过描绘宫廷与民间的差异和朝中官员的安逸生活,暗示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和贫富分化,诗人也借这首诗表达了对民间疾苦的同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晚唐时期,宫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诗歌体裁,常被用来反映宫廷生活和政治现实,张祜的这首宫词正是这一传统的延续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