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唐·刘长卿
紫芝别我天台去,翁十深山自结茅。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往。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26年—约786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他早年曾任监察御史,后因避乱入江南,担任过多种官职,但仕途并不顺利,多次被贬谪,刘长卿的诗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情感深沉含蓄,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紫芝离开了我,前往天台山去了,而翁十则在深山中自己搭建茅屋居住,岩石间的门户和松树间的小径长久以来都显得寂静冷清,只有那些隐士们才会自己来来往往。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友人分别后的不同生活选择:紫芝选择了前往天台山,而翁十则选择了在深山中隐居,诗人通过描绘深山中的寂寥景象,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深山隐居的宁静画面,首句“紫芝别我天台去”点明了友人的离别和去向,为全诗定下了离别的基调,次句“翁十深山自结茅”则转而描写另一位友人在深山中隐居的情景,与首句形成对比,突出了隐逸生活的特点,后两句“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往”进一步渲染了深山的寂寥和隐士的孤独,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对比和烘托等手法,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诗人还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使诗歌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刘长卿的仕途不顺和隐居生活有关,刘长卿在仕途上多次被贬谪,对官场的黑暗和腐败深感失望,他选择了隐居山林,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生活,这首诗可能是他在隐居期间,回忆起与友人的离别和各自的生活选择时所作,通过描绘紫芝和翁十的不同生活选择,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