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明·王守仁
明朝也向山上去,
手把松枝养太和。
来往飘忽似云流,
千峰顶上无拘束。
作者简介
王守仁(1472年-1529年),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心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守仁不仅在哲学上有卓越成就,其诗文也颇具造诣,作品多反映其哲学思想和人生感悟。
译文
明天我也要到山上去,
手握着松枝来涵养太和之气。
在山间往来飘忽如同云流一般,
站在千峰之顶,感到无比自由无拘束。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向往自然、追求心灵自由的心境,首句“明朝也向山上去”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的向往和即将行动的决心;次句“手把松枝养太和”则通过具体的动作——手握松枝,来象征性地表达涵养内心平和与宁静的过程;第三句“来往飘忽似云流”用云流的飘忽不定来比喻诗人在山林间自由行走的状态;末句“千峰顶上无拘束”则直接点明了诗人追求的自由无拘的精神境界。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通过描绘自己在山林间的行走和体验,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诗中“手把松枝养太和”一句尤为传神,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敬畏,又寓意了通过自然来涵养内心平和与宁静的过程,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
创作背景
王守仁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因政见不合而遭贬谪,在仕途不顺的情况下,他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以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解脱,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山林间的行走和体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在仕途不顺时的一种超脱和豁达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