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即事
唐·皎然
厌居市井观天小,喜到君家见月多。
松影疏疏映药栏,竹声沥沥入琴罗。
云开远岫千峰出,水落寒沙万顷平。
莫道野人容易醉,只将心事付沙鸥。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出入仕途,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名士多有交往,皎然的诗歌创作成就颇高,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丽闲淡,意境深远,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厌倦了市井中狭窄的天空,欣喜地来到你家,发现这里的月色格外明亮,松树稀疏的影子映照在药栏上,竹叶上滴落的雨水声声传入琴室,云雾散开,远处的山峰一座座显露出来,河水退去,寒冷的沙滩上留下一片平坦,不要说我这山野之人容易喝醉,我只是将心中的事情托付给了沙洲上的鸥鸟。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市井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山居生活的向往,首联“厌居市井观天小,喜到君家见月多”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倾向,对比了市井与山居的不同感受,颔联和颈联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美丽,松影、竹声、远岫、寒沙等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尾联则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和对市井生活的厌倦,诗人通过对比和描绘,将市井的狭窄与山居的开阔、喧嚣与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山居生活的美好,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等手法,如将心事托付给沙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超脱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皎然的个人经历有关,皎然早年曾出入仕途,但并未得到重用,反而对官场的尔虞我诈感到厌倦,后来,他选择出家为僧,过上了与世无争的山居生活,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山居期间,与友人相聚时所作,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对自由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