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杨叶下闲吟久,又与鸣蝉共晚凉。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34个月前

诗词原文

夏日闲居

唐·白居易

垂杨叶下闲吟久,又与鸣蝉共晚凉。

池畔风来荷气散,庭前日暮草花香。

闲居竹色摇窗影,清梦松声入枕旁。

莫道此中无乐事,心无挂碍即仙乡。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代表作品如《长恨歌》、《琵琶行》等,都是流传千古的佳作。

译文

在垂杨柳树下我悠闲地吟诵了很久,又与鸣蝉一同享受着傍晚的清凉,池塘边吹来的风让荷花的香气飘散,庭院前日落时分草花散发着淡淡的芬芳,闲居时竹子的绿色摇曳在窗影之中,清梦之中松涛声声传入枕边,不要说这里没有什么快乐的事情,只要心中没有牵挂和阻碍,这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夏日闲居时的宁静与惬意,首联“垂杨叶下闲吟久,又与鸣蝉共晚凉”点明了时间和环境,诗人在垂杨柳树下悠闲地吟诵,与鸣蝉一同享受傍晚的清凉,颔联和颈联进一步描绘了闲居环境的优美和宁静,池塘边的风、荷花的香气、草花的芬芳、竹子的绿色以及松涛声声,都构成了诗人心中的乐土,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闲居生活的满足和超脱世俗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夏日闲居时的宁静与惬意,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垂杨柳、鸣蝉、池塘、荷花、草花、竹子、松涛等自然景物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夏日闲居图,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闲居生活的热爱和对超脱世俗心境的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晚年闲居时期所作,白居易晚年仕途不顺,多次被贬谪,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选择了在闲居中寻找生活的乐趣和心灵的宁静,这首诗就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夏日闲居的宁静与惬意,表达了自己对闲居生活的热爱和对超脱世俗心境的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白居易晚年时期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