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竹簟
唐·韩偓
八尺蕲州桃竹簟,坐来疑是水侵裳。
此中偏称夏中眠,一雨如酥万籁凉。
作者及朝代
韩偓,唐代晚期诗人,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晚唐宰相韩滉之孙,与李商隐齐名,并称“韩李”,又与杜牧合称“小李杜”,韩偓十岁能文,曾从李商隐学诗,唐昭宗龙纪元年(889年)擢进士第,历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天祐二年(905年),因直言触怒权臣朱温,贬濮州司马,后累迁至中书舍人,天祐四年(907年),朱温篡唐建梁,韩偓拒绝出仕,南依福建王审知而卒。
作者简介
韩偓才华横溢,诗风清新俊逸,尤善写宫怨、艳情及抒发个人怀抱之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其诗作在晚唐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韩偓一生历经战乱流离,晚年隐居福建,生活清苦,但其诗才不减,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
译文
八尺长的蕲州桃竹凉席,坐上去仿佛感觉水浸湿了衣裳,在这凉席上特别适合夏天睡眠,一场细雨过后,万物都显得清凉宜人。
释义
“八尺蕲州桃竹簟”描述了凉席的长度和材质,蕲州桃竹是一种优质的竹材,制成的凉席凉爽宜人。“坐来疑是水侵裳”则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凉席的凉爽程度,让人仿佛感觉有水浸湿衣裳。“此中偏称夏中眠”指出这种凉席特别适合夏天使用,“一雨如酥万籁凉”则进一步描绘了雨后万物清凉的景象,烘托出凉席带来的舒适感受。
赏析
这首诗以凉席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夏天使用凉席的舒适与惬意,诗人以“八尺蕲州桃竹簟”开篇,点明了凉席的材质和尺寸,为全诗奠定了清新脱俗的基调,接着以“坐来疑是水侵裳”的夸张手法,突出了凉席的凉爽效果,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种清凉透骨的感觉,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雨后万物清凉的景象,与凉席的凉爽相互映衬,使得全诗意境更加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韩偓晚年隐居福建期间,当时韩偓因直言触怒权臣朱温而被贬谪,生活清苦,在炎热的夏季,他使用蕲州桃竹制成的凉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凉爽与舒适,于是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凉席的喜爱之情,也透露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通过描绘雨后万物的清凉景象,也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