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思亲
唐·无名氏
子西父南弗相守,
仰面看日啼无声。
作者及朝代
此诗作者为唐代一位无名氏,具体身份已无从考证,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涌现出无数杰出诗人与作品,但也有一些佳作因流传过程中的信息缺失而未能留下作者姓名。
作者简介
由于此诗作者为无名氏,故无法提供详细的个人生平及创作背景介绍,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位诗人至少在唐代具有一定的文学造诣,能够创作出如此深情且富有画面感的诗句。
译文
孩子在西边,父亲在南边,无法相守在一起;
孩子仰望着天空中的太阳,哭泣却没有声音。
释义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孩子与父亲分隔两地、无法团聚的悲伤画面,诗中“子西父南”直接点明了空间上的分离,而“弗相守”则表达了无法相聚的无奈与痛苦,后一句“仰面看日啼无声”更是将孩子的孤独与无助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只能默默地仰望天空中的太阳,内心的悲伤化作无声的哭泣。
赏析
这首诗以极其凝练的语言,传达了深沉的亲情与离别之痛,诗人通过“子西父南”的地理描述,巧妙地构建了一个分离的场景,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孩子与父亲之间的遥远距离,而“仰面看日啼无声”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悲伤的氛围,孩子的无声哭泣比有声的痛哭更能触动人心,因为它展现了孩子内心的绝望与无助,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虽然无法确定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但可以推测它可能反映了唐代社会中的一种普遍现象——由于战乱、迁徙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家庭分离,在唐代,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常常面临生离死别的痛苦,这首诗正是对这种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表达了诗人对家庭团聚的渴望和对离别之痛的深切同情,这首诗也体现了唐代诗歌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人民心声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