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须折兰喜相赠,见此自令忧思多。的意思及出处

小编34个月前

诗词原文

折兰赠别

唐·张九龄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

炉香静逐游丝转,落花偏照舞姗姗。

出户愁攀柳条别,倚阑慵看杏花残。

未须折兰喜相赠,见此自令忧思多。

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朝开元年间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臣,他自幼聪敏好学,七岁能文,唐玄宗即位后,他迁右拾遗,因直言敢谏,得玄宗赏识,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主持朝政,后迁中书令,封曲江郡开国公,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赠司徒、荆州大都督,谥号“文献”,张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其《感遇诗》以格调刚健、寄托深远而著称,为唐诗名家,有《曲江集》传世。

译文

翠绿的树叶中藏着黄莺,红色的帘幕隔绝了燕子,香炉中升起的静谧香烟随着游丝轻轻转动,落花偏偏映照出舞者姗姗来迟的身影,走出门户时愁苦地攀折柳条以表离别,倚靠在栏杆上慵懒地看着杏花凋残,此时无需折下兰花欢喜地相赠,因为见到这番景象已经让自己忧思重重。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离别时的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深愁绪和对友人的不舍,诗中“翠叶藏莺,朱帘隔燕”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但紧接着的“炉香静逐游丝转,落花偏照舞姗姗”则透露出一种静谧中带着哀愁的氛围,后两句直接表达了离别时的愁苦和对未来的忧虑,尤其是“未须折兰喜相赠,见此自令忧思多”一句,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一种深沉的离愁别绪。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时的场景和情感,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人物心理的刻画,将离别的愁绪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等句,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也为后文的离别情感做了铺垫,而“未须折兰喜相赠,见此自令忧思多”一句,则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一种深沉的离愁别绪,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九龄在送别友人时所作,当时,张九龄身处官场,虽然位高权重,但内心却充满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的忧虑,在送别友人的时刻,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将自己的离愁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的深情告别,也是对自己内心情感的抒发和宣泄,这首诗也反映了张九龄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文学家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厚情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