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湖畔行
唐·李商隐
荷花近岸难攀折,蒲苇丛深露湿衣。
夜色渐浓人未归,水边灯火照寒扉。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荷花靠近岸边却难以攀折,蒲苇丛生的深处露水打湿了衣裳,夜色渐渐变得浓重,而我仍未归家,水边的灯火映照着寒冷的门户。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湖畔行走时所见所感,荷花虽美,但近在咫尺却难以触及,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有时并非轻易可得;蒲苇丛中露水沾衣,则暗示了环境的清幽与湿冷,夜色渐浓,人未归家,水边的灯火映照出家的温暖与远方的孤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思绪或情感。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湖畔的夜景,通过荷花、蒲苇、露水、夜色、灯火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荷花难攀折,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也隐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难以触及的感慨,蒲苇丛深露湿衣,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诗人的孤独感,夜色渐浓人未归,水边灯火照寒扉,则通过时间的推移和场景的转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绪与情感,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已难以确切考证,但从诗的内容和风格来看,很可能是李商隐在晚唐时期,面对社会动荡和个人遭遇的困境,内心产生的一种孤独与无奈的情感表达,荷花难攀折,或许象征着诗人对理想或爱情的追求难以实现;蒲苇丛深露湿衣,则反映了诗人所处环境的艰难与不易,夜色渐浓人未归,水边灯火照寒扉,则可能是诗人对归途的渴望和对家的思念,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