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遍塘边不肯归,鸳鸯打起看双飞。的解释

梦梦34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池上双鸳鸯

唐·薛涛

池上双鸳鸯,朝朝夜夜栖。

行遍塘边不肯归,鸳鸯打起看双飞。

作者及朝代

作者:薛涛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薛涛,唐代著名女诗人,字洪度,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她自幼聪慧过人,才情出众,尤其擅长诗词创作,薛涛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且是其中最具文学成就者,她的诗作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广受后世赞誉,尽管生活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薛涛却凭借自己的才华,在文坛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译文

池塘上有一对鸳鸯,日日夜夜都在此栖息。

它们游遍了池塘的每一个角落,却迟迟不肯离去,每当有人惊扰,鸳鸯便振翅飞起,双双在空中翱翔,彼此相依。

释义

这首诗以鸳鸯为题材,描绘了它们对栖息地的依恋和对伴侣的深情,鸳鸯作为爱情忠贞的象征,诗中通过它们“行遍塘边不肯归”和“鸳鸯打起看双飞”的行为,表达了诗人对忠贞不渝爱情的赞美和向往。

赏析

薛涛的这首《池上双鸳鸯》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鸳鸯嬉戏图,诗中“朝朝夜夜栖”四字,既写出了鸳鸯对栖息地的忠诚,也暗示了它们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而“行遍塘边不肯归”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依恋之情,展现了鸳鸯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对伴侣的不离不弃,最后一句“鸳鸯打起看双飞”,则将鸳鸯的恩爱之情推向高潮,使整首诗充满了浪漫和温馨的气息。

创作背景

薛涛生活在唐代中期,这是一个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的时期,作为女性诗人,薛涛在当时的文坛上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偏见,她通过创作这首《池上双鸳鸯》,不仅表达了自己对忠贞爱情的赞美和向往,也寄托了自己对自由、平等生活的渴望,在诗中,鸳鸯的形象成为了诗人内心情感的载体,使她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得以在文学的世界里自由地表达自我。

薛涛的《池上双鸳鸯》不仅是一首描绘鸳鸯生态习性的佳作,更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反映诗人内心世界的诗篇,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了唐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