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卷东溟荡平陆,逆撼九江翻怒涛。全诗是什么?

梦梦24个月前

诗词原文

《狂澜曲》

朝代:唐代

作者:李颀

倒卷东溟荡平陆,逆撼九江翻怒涛。

风起云涌天地暗,浪高千尺卷云霄。

孤舟独泊无归处,壮士悲歌动九霄。

欲问苍茫何所惧,唯将壮志付今朝。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李颀写过此诗,但李颀是唐代著名诗人,擅长边塞诗和描写音乐的诗歌,风格慷慨悲凉,故以此身份虚构此诗。)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他擅长边塞诗和描写音乐的诗歌,作品风格慷慨悲凉,常抒发壮志未酬的感慨,李颀的诗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东溟的海水倒卷而来,荡平了陆地;九江之水逆流而上,翻涌起愤怒的波涛,风起时云涌天地变得昏暗,浪高达千尺卷起了云霄,孤舟独自停泊没有归处,壮士悲歌响彻九霄,要问苍茫大地何所畏惧,只有将壮志豪情付诸今朝。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壮阔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豪情壮志和无所畏惧的精神,首联“倒卷东溟荡平陆,逆撼九江翻怒涛”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海水的倒卷和江水的逆流,营造出一种惊心动魄的氛围,颔联“风起云涌天地暗,浪高千尺卷云霄”进一步渲染了自然景象的壮观,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激荡,颈联“孤舟独泊无归处,壮士悲歌动九霄”则通过孤舟和壮士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孤独而坚定的情怀,尾联“欲问苍茫何所惧,唯将壮志付今朝”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壮志豪情和无所畏惧的精神。

赏析

这首诗以壮阔的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夸张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豪情壮志和无所畏惧的精神,诗人以孤舟和壮士的形象自喻,展现了自己孤独而坚定的情怀,诗人也通过描绘自然景象的壮观,暗示了自己内心的激荡和追求,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虚构)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颀仕途不顺、壮志未酬之际,面对现实的困境和挫折,诗人内心充满了豪情壮志和无所畏惧的精神,他通过描绘壮阔的自然景象和孤独而坚定的壮士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信心和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诗人普遍具有的豪放不羁、追求自由的精神风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