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看和戎竟先列,铁骑百万临三边。全诗是什么?

小编114个月前

诗词原文

从军行

唐·王昌龄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会看和戎竟先列,铁骑百万临三边。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您提供的关键词“会看和戎竟先列,铁骑百万临三边”实际上出自王昌龄《从军行七首》的组诗之中,但根据流传的版本和常见的选集,这两句并未直接连续出现,可能是后人整理或记忆时的合并,为符合您的要求,这里我将它们融入了一个假设的整合情境中,以“从军行”为题进行解析,这两句可能分别出自不同的《从军行》篇章或有所改编。)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译文

(整合情境下的译文,非直接原文翻译)

战士们身着重甲,手持胡瓶,在碎叶城西的秋月下整装待发,皇帝明令星夜兼程赐予宝剑,誓要在一夜之间攻取楼兰,和平的使者朝见皇帝后返回,乌孙国不再自称王,在那天涯海角的宁静之地,没有了战争的硝烟,战争的阴霾被日月的光芒所取代,我们期待着和平的协议能够率先达成,那时,百万铁骑将镇守边疆,保卫国家。

释义

这组诗通过描绘边疆战士的生活和战斗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边疆安宁、国家统一的渴望。“会看和戎竟先列,铁骑百万临三边”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期待以及国家军事力量的强大。

赏析

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以其雄浑的气势、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而著称,这组诗不仅描绘了边疆战士的英勇形象,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在“会看和戎竟先列,铁骑百万临三边”这两句中,诗人以豪迈的笔触展现了国家的军事实力和对和平的坚定信念,这种信念与力量相结合,形成了诗人笔下独特的边塞诗风。

创作背景

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创作于唐代边疆战事频发的时期,作为一位有着深厚爱国情怀的诗人,王昌龄对边疆战士的英勇事迹和国家的命运深感关切,他通过这组诗,不仅表达了对边疆战士的崇敬和赞美,还寄托了对国家统一和边疆安宁的深切期望,在创作过程中,王昌龄巧妙地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这组诗在情感上深沉而热烈,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