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不暇别妆洗,战士结束围华筵。的解释

小编24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杂曲歌辞·妾薄命》,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杂曲歌辞·妾薄命

唐·李峤

平生一顾重,宿昔千金贱。

故人心尚永,故心人不见。

春色昼已浓,秋光夜何浅。

蛾眉自摧折,别泪损红颜。

美人不暇别妆洗,战士结束围华筵。

丝竹且乱意,罗縠暂褰筵。

别有欢娱地,承恩乐未边。

作者简介

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他的诗作以五言律诗见长,辞藻华丽,内容多为咏物、应制之作。

译文

(部分译文,重点解析包含关键词的两句)

平生一旦受到重视,便觉得千金也难换得这份情谊,但故人的心虽然长久,故人却已不见踪影,春色已经十分浓郁,秋光在夜晚也显得分外浅淡,蛾眉(代指美人)自己摧残着容颜,离别的泪水损伤了红颜,美人没有空闲去整理妆容,战士们却已经整装待发,围绕着华丽的宴席,丝竹之声暂时扰乱了心意,罗縠(轻薄细密的丝织品)的衣裳暂时撩起,覆盖着宴席,别处还有欢乐的地方,承受恩宠的快乐还没有边际。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美人与战士的不同境遇,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苦短的感慨。“美人不暇别妆洗,战士结束围华筵”两句,描绘了美人因离别而无暇梳妆,而战士们则整装待发,围绕着华丽的宴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不同身份、不同境遇下人们的不同情感和生活状态。

赏析

这首诗在表达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使得情感表达更加鲜明和深刻,诗人通过对美人和战士的描绘,展现了不同人生阶段的悲欢离合,以及人们在面对离别、战争等人生重大事件时的不同态度和情感反应,诗人也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和感染力。

“美人不暇别妆洗,战士结束围华筵”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美人和战士的不同形象,更通过对比突出了他们各自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美人因离别而无暇梳妆,表现出一种深深的哀愁和无奈;而战士们则整装待发,围绕着华丽的宴席,表现出一种豪迈和悲壮的情感,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和突出。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唐代是一个社会动荡、战争频发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苦难,诗人通过描绘美人和战士的不同境遇,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也可能通过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个人情感和经历,以及对人生、爱情、战争等话题的深刻思考。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历史久远和文献资料的缺乏,对于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和意图,我们可能无法做出完全准确的解读和判断,但无论如何,这首诗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唐代诗歌中的一篇佳作。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