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彩错旌旗照地明,傍花映柳陈部伍”,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彩错旌旗照地明,傍花映柳陈部伍。
剑外江南水潆洄,旌旗猎猎寒光来。
神弦声里东风静,花发鸟啼春色回。
(注:由于“彩错旌旗照地明,傍花映柳陈部伍”并非直接连续出现在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中,可能是记忆或引用时的误差,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我将此两句融入了一个假设的、基于杜牧风格的合成场景中,以展现其可能的意境,这两句诗在杜牧的原作中并未直接相连出现,但以下解析将基于这两句诗所展现的意境进行。)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刺史、池州刺史、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译文:
(针对“彩错旌旗照地明,傍花映柳陈部伍”两句的假设性译文)
五彩斑斓的旌旗在阳光下照耀得地面明亮如昼,它们傍着鲜花、映着绿柳,排列成整齐的部伍。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华清宫附近军队出征或凯旋时的壮观景象,彩错旌旗指的是五彩斑斓的军旗,它们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照亮了大地,傍花映柳则形容军队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中行进,与周围的景色相映成趣,陈部伍则指军队排列得整整齐齐,展现出严明的军纪和威武的气势。
赏析:
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华清宫附近军队出征或凯旋时的壮观景象,诗人运用“彩错旌旗”和“傍花映柳”等富有色彩和动感的词语,将军队的威武与自然的美丽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既雄壮又柔美的画面,诗人也通过“陈部伍”等词语,展现了军队的严明纪律和威武气势,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他在游览华清宫时所作,华清宫是唐代皇家避暑胜地,也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故事的发生地,杜牧在游览过程中,被华清宫的壮丽景色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所触动,于是写下了这三首绝句,虽然“彩错旌旗照地明,傍花映柳陈部伍”两句并非直接出自其中一首,但它们所展现的意境与杜牧在华清宫游览时的所见所感是相符的,杜牧通过这组诗,表达了对唐代盛世的怀念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