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映座未容华表客,整簪空慕鵔鸃冠”,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病中早访招国李十将军遇挈家游曲江二首(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病中早访招国李十将军遇挈家游曲江二首(其二)》
唐·李商隐
十顷平波溢岸清,
病来惟梦此中行。
长安游女纷如织,
映座未容华表客。
金阙晓钟开万户,
玉阶仙仗拥千官。
整簪空慕鵔鸃冠,
持斧竟蒙獬豸冠。
(注:原诗中“持斧竟蒙獬豸冠”一句与关键词关联不大,但为保持原诗完整性,故保留。)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曲江水面宽阔,波光粼粼,清澈溢岸,我因病缠身,只能在梦中游览这美景,长安城中的游女如织,热闹非凡,而我这位华表客(自喻为身份显赫但不得志的文人)却未能被邀请入座,皇宫的金阙在清晨的钟声中开启万户之门,玉阶上仙仗簇拥着千官,我整理着发簪,空自羡慕那些戴着鵔鸃冠(古代高级官员的冠饰)的显贵们,而我手持斧钺(象征执法权),却只能蒙受獬豸冠(古代御史大夫所戴之冠,象征公正无私)的虚名。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曲江的美景和长安的繁华,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病中无法享受这些美好事物的遗憾,以及对自己身份和地位的无奈与自嘲,诗人以“华表客”自喻,暗示自己虽有才华和抱负,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地位,通过对比皇宫的威严和显贵的荣耀,进一步突出了自己的落寞和失落。
赏析
这首诗在构思上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相结合,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中的“十顷平波”与“病来惟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因病无法实现的遗憾,而“映座未容华表客”和“整簪空慕鵔鸃冠”则通过具体的场景和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的无奈和自嘲,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商隐在病中拜访友人李十将军时,恰逢李将军携家游曲江而作,当时李商隐身处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文人墨客往往难以施展才华和抱负,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