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老松
唐·白居易
桧今老矣何兢兢,樛枝下屈如不胜。
叶低知露滴,干瘦见风棱。
曾向天峰上,孤高几许增。
今来渐凋悴,落雪点青蝇。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贴近民生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作品广泛涉及社会现实、人民生活、自然景物等多个方面,是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译文
这棵老松树如今已经衰老,为何还显得如此战战兢兢?它的枝条向下弯曲,仿佛无法承受自身的重量,叶子低垂,可以感知到露珠滴落;树干瘦削,显露出风吹过的痕迹,它曾经矗立在高高的山峰之上,孤傲挺拔,增添了多少威严,然而如今却逐渐凋零憔悴,连落下的雪花都像是在点缀着它身上的苍蝇。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棵老松树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生命衰老的感慨,诗中“桧今老矣何兢兢”一句,以老松的战战兢兢形象,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奈;“樛枝下屈如不胜”则进一步描绘了老松枝条弯曲、不堪重负的样子,象征着生命的衰退与无力,后两句则通过对比老松曾经的孤高与如今的凋悴,强调了时间对生命的侵蚀与影响。
赏析
这首诗以老松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生命的衰老与无奈,诗人以老松为喻,表达了自己对岁月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诗中“叶低知露滴,干瘦见风棱”两句,通过描绘老松的细节特征,生动地展现了其衰老的状态;而“曾向天峰上,孤高几许增”与“今来渐凋悴,落雪点青蝇”的对比,则更加突出了时间对生命的侵蚀与影响,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白居易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关,白居易一生历经坎坷,晚年更是仕途不顺、生活困顿,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对生命的衰老与无奈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他通过描绘一棵老松树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对生命、对时间的感慨与思考,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情绪,即人们对生命短暂、岁月无情的无奈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