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经谩有春秋癖,闭户犹防月旦评。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14个月前

诗词原文

闭户著书

朝代:清代

作者:袁枚

耽经谩有春秋癖,闭户犹防月旦评。

文字岂因官样好,江山不为俗情轻。

闲来偶仿东坡笔,老去惟思白傅名。

欲问吾家何所有,半床书卷半床屏。

作者简介

袁枚(1716年-1798年),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他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性灵派三大家”,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袁枚主张“性灵说”,强调诗歌创作要抒发人的真性情,反对模拟古人,反对形式主义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和艺术的独创性,他的诗文作品清新自然,别具一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沉迷于经典,徒然有着对《春秋》的癖好,即使闭门不出,还担心会遭到他人的月旦评(即舆论评价),文字的好坏岂会因为迎合官场的标准而变得美好,江山的美景也不会因为世俗的偏见而被轻视,闲暇时偶尔模仿苏东坡的文笔,年老时只思念白居易的名声,若问我家中有什么,只有半床的书卷和半床的屏风。

释义

首联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热爱和对舆论的警惕;颔联则强调了文字与江山之美不应受世俗偏见的影响;颈联通过模仿苏轼和白居易,表达了对文学前辈的敬仰和对自己文学追求的坚持;尾联则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突出了书卷与屏风的陪伴,暗示了诗人对精神生活的重视。

赏析

这首诗是袁枚对自己文学追求和生活态度的真实写照,他通过“耽经谩有春秋癖”表达了对学问的热爱,闭户犹防月旦评”则透露出对世俗舆论的警惕和无奈,颔联“文字岂因官样好,江山不为俗情轻”则进一步强调了文学和自然的独立价值,不应受世俗偏见的影响,颈联通过模仿苏轼和白居易,表达了对文学前辈的敬仰,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文学追求和人生理想,尾联则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突出了书卷与屏风的陪伴,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精神生活的境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袁枚晚年时期,此时他已辞官归隐,致力于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在长期的文学实践中,袁枚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观念和创作风格,强调“性灵说”,反对模拟古人,追求个性解放和艺术的独创性,这首诗正是他这种文学观念和创作风格的体现,表达了他对学问的热爱、对舆论的警惕、对文学和自然的独立价值的坚持以及对淡泊名利、追求精神生活的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