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史》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三风十愆古所戒,不必骊山可亡国。
秦皇汉武今何在,坟上蒿莱皆八尺。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作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三种歪风邪气与十种过失是古人所警戒的,不必等到像骊山烽火那样的大事发生,国家就可能灭亡,秦始皇与汉武帝这两位曾经显赫一时的帝王,如今他们在哪里呢?他们的坟墓上都已经长满了八尺高的野草。
释义
“三风十愆古所戒”中的“三风”指的是巫风、淫风、乱风,“十愆”则是指古代所列举的十种过失,这里泛指各种不良风气和过失。“不必骊山可亡国”是说,不必等到像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而点燃骊山烽火那样的重大事件,国家就可能因为内部的腐败和混乱而灭亡。“秦皇汉武今何在,坟上蒿莱皆八尺”则是以秦始皇和汉武帝为例,说明无论多么强大的帝王,最终都会化为尘土,他们的陵墓也会被野草覆盖,以此来警示后人要珍惜当下,警惕历史的教训。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列举“三风十愆”和“骊山烽火”等典故,强调了内部腐败和混乱对国家兴亡的致命影响,诗人以秦始皇和汉武帝为例,进一步说明了无论多么强大的帝王,都无法逃脱历史的轮回和自然的法则,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也富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是对当时社会风气和政治腐败的一种警示和批判。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社会风气败坏,政治腐败严重,国家处于动荡不安之中,李商隐作为一位有识之士,深感忧虑和愤慨,于是通过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历史的思考,他希望通过这首诗来警示世人,要警惕内部的腐败和混乱,珍惜当下的和平与稳定,以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就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