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杨五柞汉幸免,江都楼成隋自迷。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14个月前

诗词原文

炀帝陵

唐·罗隐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长杨五柞汉幸免,江都楼成隋自迷。

四海已归新雨露,六朝空忆旧山川。

作者及朝代

作者:罗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罗隐,字昭谏,晚唐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和文学家,他一生怀才不遇,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这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罗隐的诗作风格独特,语言犀利,常借古讽今,对晚唐社会的腐败和黑暗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译文

进入城中要登桥,出城则要乘船,红楼年年矗立,柳树岁岁青青。

隋炀帝忍心将平定陈朝的功业,只换来了雷塘数亩薄田作为陵墓。

汉代的长杨宫和五柞宫虽然也曾是帝王游乐之地,但汉朝的皇帝们终究能够幸免于亡国之祸;而隋炀帝却在江都大兴土木,建造楼台,最终使自己迷失在奢华之中。

如今四海已经归顺了新的统治者,享受着新的雨露恩泽,而六朝(这里特指隋朝)的往事,只能空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怀念着旧时的山川。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汉朝与隋朝两位帝王的作为及其后果,深刻揭示了隋朝灭亡的原因,诗中“长杨五柞汉幸免”一句,指的是汉代皇帝虽然也有奢侈游乐的行为,但并未导致亡国;而“江都楼成隋自迷”则直接指出了隋炀帝因过度奢华而迷失自我,最终导致隋朝灭亡的史实。

赏析

这首诗以隋炀帝陵为题材,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深刻揭示了隋朝灭亡的根源,诗人以冷静客观的笔触,对隋炀帝的奢侈无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兴衰更替的深刻感慨,诗中“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一句,更是将隋炀帝的愚蠢和短视刻画得淋漓尽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人民生活困苦,罗隐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晚唐社会的现状深感忧虑和不满,他通过这首诗,借古讽今,对晚唐统治者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和警示,希望他们能够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隋朝的覆辙,这首诗也反映了罗隐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深切关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