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朝元春半老,满地落花人不扫。的意思及出处

小编24个月前

诗词原文

浣溪沙·游岳阳楼

宋·辛弃疾

我上朝元春半老,满地落花人不扫,欹枕闻鸡梦已遥。

楼外残阳红满袖,春风吹入水云乡,闲愁几许上眉梢。

作者及朝代

作者:辛弃疾(1140年—1207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译文

我登上岳阳楼时,春天已过大半,满地都是落花,却无人清扫,斜倚在枕上听着远处的鸡鸣声,梦境已经遥远,楼外夕阳残照,红霞映满了衣袖,春风吹拂,仿佛把我带入了那遥远的水云之乡,心中那几许闲愁,悄悄爬上了我的眉梢。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词人登上岳阳楼所见所感,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感慨,上片写词人春日登楼,见满地落花无人清扫,暗示了时局的动荡和个人的无奈;下片则通过描写楼外残阳、春风拂面等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词人的愁绪。

赏析

这首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词人的内心世界,词中“春半老”三字,既点明了时节,又寓含了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而“满地落花人不扫”一句,则借落花之景,抒发了词人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忧虑,下片“楼外残阳红满袖”一句,以残阳映袖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词人内心的愁苦和无奈,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作于辛弃疾晚年时期,当时他因主张抗金而屡遭排挤和打压,壮志难酬,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愁苦,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登上了岳阳楼,望着眼前的景象,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和愁绪的词作,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到词人对国家、对民族、对个人的深深忧虑和无奈之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