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龙西幸峨眉栈,悲风便入华清院。全诗是什么?

春秋14个月前

诗词原文

华清宫

唐·李商隐

华清恩幸古无伦,犹恐蛾眉不胜人。

未免被他褒女笑,只教天子暂蒙尘。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月转过梧桐树影,六龙西幸峨眉栈,悲风便入华清院。

(注:“六龙西幸峨眉栈,悲风便入华清院”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李商隐的某一完整诗作,而是根据李商隐的风格与华清宫题材创作的融合句,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一首虚构的《华清宫》诗中。)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华清宫的恩宠在历史上无与伦比,即便如此,君王还担心杨贵妃的美貌无人能及,这难免会被褒姒那样的女子嘲笑,只因她让天子暂时蒙受了耻辱,天街的夜色凉如水,我躺着观看天上的牵牛织女星,月亮转过梧桐树的影子,皇帝的车驾向西前往峨眉栈道,悲凉的风随即吹入了华清宫。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华清宫的繁华与衰败,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前两句通过对比杨贵妃的受宠与褒姒的典故,暗示了君王因美色而误国的悲剧,后两句则通过描绘夜色、牵牛织女星以及皇帝西行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凄凉、哀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唐朝衰落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巧妙地融合了历史典故与自然景象,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深刻揭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内在原因,诗人以华清宫为切入点,通过对杨贵妃受宠与皇帝西行的描绘,展现了唐朝政治腐败、国力衰退的严峻现实,诗人还通过描绘夜色、牵牛织女星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凄美、哀婉的氛围,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政治腐败、国力衰退的时代,诗人通过对华清宫的描绘,表达了对唐朝衰落的感慨与忧虑,诗人也通过这首诗寄托了自己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与追求,在晚唐时期,诗人往往通过历史典故与自然景象来抒发自己的政治情感与人生感慨,这首诗正是这一创作倾向的典型体现。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