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夜窥
唐·李贺
安得海奴秉犀炬,乘月夜照窥端倪。
波心漾漾蟾光冷,云外萧萧雁影稀。
暗石疑藏龙出没,幽林似见鬼依稀。
探奇不畏风波险,只愿寻幽得所依。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李贺是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奇特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诗风著称,但此诗并非出自李贺原作。)
作者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县)人,他生活在中唐时期,以其奇特的想象力、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在唐代诗坛上独树一帜,李贺的诗作常常描绘奇幻的景象,抒发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感悟,被誉为“诗鬼”。
译文
怎能找到海奴手持犀牛角制成的火把,趁着月色照亮,窥探那隐秘的角落?湖面波光粼粼,月光清冷,云外雁影稀疏,萧萧风声传来,暗处的石头仿佛藏着出没的龙,幽深的树林中似乎有鬼影依稀可见,我探寻奇景不畏风浪的险恶,只愿在这幽深之处找到心灵的依托。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夜晚探险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精神,海奴手持犀炬,象征着勇气和智慧,月光和雁影则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暗石和幽林中的龙与鬼影,既是自然景象的夸张描绘,也寓意着人生道路上的未知和挑战,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只为寻找心中的那份宁静和依托。
赏析
这首诗以奇特的想象力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个充满神秘和奇幻的夜晚探险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巧妙结合,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感悟,诗中的“安得海奴秉犀炬”一句,既表现了诗人的勇气和决心,也暗示了探索未知世界的艰辛和不易,而“只愿寻幽得所依”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和依托的渴望。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根据李贺的生平和创作风格来推测其可能的创作背景,李贺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得他的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李贺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精神,这首诗可能正是他在某个夜晚,面对自然景象的启发,创作出来的一首表达内心情感和人生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