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五湖歌
唐·汪遵
隐君扁舟离五湖,初闻邑子惊陶朱。
鸱夷未去犹贪禄,长与渔人争钓徒。
作者及朝代
汪遵,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唐文宗至唐昭宗年间,他是一位较为冷门的诗人,但诗作颇丰,多咏史之作,风格清新,意境深远,善于通过历史事件抒发个人感慨。
作者简介
汪遵生活在晚唐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民不聊生,汪遵的诗歌往往借古讽今,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和评论,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忧虑,他的咏史诗语言精炼,情感深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译文
隐士驾着小舟离开了五湖,起初听到这个消息的乡邻们都惊讶于他竟然能像陶朱公(范蠡)那样洒脱,他(指隐士)尚未彻底抛弃名利,仍然贪恋着官场的禄位,长久地与渔人争夺着钓鱼的乐趣。
释义
“隐君扁舟离五湖”描述了隐士离开五湖(古代指太湖及其附近湖泊)的情景,象征着他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初闻邑子惊陶朱”则通过乡邻们的惊讶反应,暗示隐士的行为与古代著名的隐士、商人陶朱公(范蠡)相似,都选择了离开尘世,追求自由与宁静。“鸱夷未去犹贪禄”中的“鸱夷”是范蠡的别称,这里借指隐士,指出他虽然表面上离开了官场,但内心仍未完全摆脱名利的束缚。“长与渔人争钓徒”则进一步讽刺了隐士的虚伪,他虽身居江湖,却仍与渔人争夺钓鱼的乐趣,未能真正做到超然物外。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隐士离开五湖的情景,巧妙地讽刺了那些表面上追求隐逸生活,实则内心仍贪恋名利的人,诗人运用对比和讽刺的手法,使诗歌在表达上更加生动有力,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和化用,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厚重感。
创作背景
汪遵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许多士人面对现实的无奈和绝望,纷纷选择隐居避世,以寻求心灵的解脱,并非所有人都能真正做到超然物外,有些人虽然表面上选择了隐居,但内心仍无法摆脱对名利的渴望,这首诗正是对这种现象的深刻揭露和讽刺,诗人通过描绘隐士离开五湖的情景,表达了对那些虚伪隐士的批判和不满,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