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作金鳌莫惊惕,月澄清海漫如钩。的释义

小编84个月前

诗词原文

夜泊江楼

唐·罗隐

未作金鳌莫惊惕,月澄清海漫如钩。

楼台影入银河水,风露气侵玉宇秋。

万里烟波接天际,一川灯火照沙洲。

此中何处堪留客,唯有渔舟伴客愁。

作者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晚唐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他生活在晚唐乱世之中,一生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晚年归隐九华山,罗隐的诗作风格独特,语言犀利,多讽刺时弊,对晚唐社会的黑暗现实有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译文

还未成为支撑天地的金鳌之时,就不要过于惊惕;月光清澈,海面平静,宛如一弯新月挂在天边,高楼台阁的影子倒映在银河般的水面上,秋风露水侵袭着清冷的天空,万里烟波与天边相接,一片灯火照亮了江边的沙洲,这里哪里可以留住客人呢?只有那渔舟与我相伴,共解这旅途的忧愁。

释义

“未作金鳌莫惊惕,月澄清海漫如钩”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处境的淡然态度,金鳌,传说中能负山或负仙人的巨鳌,此处比喻重大的责任或地位,诗人以“未作金鳌”自谦,表示自己尚未达到那种可以担当重任的境界,因此不必过于紧张或担忧,而“月澄清海漫如钩”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月夜海景,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赏析

这首诗以夜泊江楼为背景,通过描绘周围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感悟和超脱态度,首联以“未作金鳌莫惊惕”开篇,既体现了诗人的谦逊,又暗示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清醒认识,颔联和颈联则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江楼夜景的宁静与壮美,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心境,尾联以“此中何处堪留客,唯有渔舟伴客愁”作结,既表达了诗人对旅途漂泊的无奈,又流露出他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罗隐晚年归隐九华山期间,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诗人虽才华横溢,却屡试不第,仕途坎坷,在这样的背景下,罗隐选择了归隐山林,以诗酒自娱,这首诗正是他在一次夜泊江楼时,有感而发,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深刻认识和对自然人生的超脱态度,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罗隐那种虽处逆境而不失高洁之志的品格和情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