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齐抗世清何早,元凯登庸事可期。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14个月前

诗词原文

怀古

唐·罗隐

夷齐抗世清何早,元凯登庸事可期。

千载可无天下士,百年犹有未平时。

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

莫恨金戈玉帐老,英雄多是少年游。

作者及朝代

作者:罗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罗隐,字昭谏,晚唐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生活在晚唐乱世,一生郁郁不得志,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但其才华横溢,诗文俱佳,尤其擅长讽刺诗和咏史诗,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洞察和批判,他的作品在晚唐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伯夷叔齐抗拒世俗的清高为何如此早,元凯(指古代贤臣)登上仕途建功立业之事本可期待,千百年来难道就没有天下英才吗?可是百年以来仍然战乱不断,天下未平,黄河九曲如今已归属汉朝,塞外战场上依然是血流成河,不要怨恨金戈铁马、玉帐运筹的老去,因为英雄多是年少时就已投身游历四方、建功立业。

释义

这首诗通过怀古的方式,表达了对古代贤臣伯夷、叔齐和元凯的追思,以及对当时社会战乱不断、天下未平的忧虑,诗中“夷齐抗世清何早”一句,赞美了伯夷、叔齐的清高与抗世精神;“元凯登庸事可期”则表达了对古代贤臣能够建功立业的期望,后两句则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指出尽管有千百年来的英才辈出,但战乱依然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赏析

这首诗以怀古为题,通过对古代贤臣的追思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如“黄河九曲今归汉”一句,既是对历史变迁的描绘,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隐喻,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有对古代贤臣的敬仰和怀念,也有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和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罗隐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深感忧虑和不满,他通过怀古的方式,表达了对古代贤臣的追思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这首诗既是他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这首诗也体现了罗隐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才华和批判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