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伯仲文章职,对掌丝纶内外司。的解释

风云14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和宋中丞夏日游福贤观天长寺寺即陈左相宅所施

唐·韦应物

新秋夜何爽,露下风转凄。

一闻招提叶,甚忆清凉栖。

欲知伯仲文章职,对掌丝纶内外司。

更将雅道相翊赞,共美前修馥兰芷。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因仕途不顺,逐渐转向文学创作,以山水田园诗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深沉,他的诗作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译文

新秋的夜晚多么清爽,露水落下,风也变得凄清,一听到招提寺(此处泛指寺庙)的树叶声,就非常怀念那清凉栖息之地,想要了解你们兄弟俩在文坛上的地位,就像是对掌朝廷内外重要文书的官员一样重要,你们还将高雅的文学之道相互辅佐赞扬,共同赞美前贤的美德,如同芬芳的兰芷一般。

释义

欲知伯仲文章职:想要了解你们兄弟俩在文坛上的地位,伯仲,比喻兄弟之间的排名,此处泛指兄弟,文章职,指文学上的成就和地位。

对掌丝纶内外司:比喻你们兄弟俩在朝廷内外担任重要职务,如同对掌朝廷的文书和政令一样,丝纶,古代指皇帝的诏书或命令。

赏析

这首诗是韦应物与友人宋中丞夏日游福贤观天长寺时所作,诗中不仅描绘了新秋夜晚的清爽与凄清,还表达了对友人文学成就的赞美和对其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的敬仰,通过“欲知伯仲文章职,对掌丝纶内外司”这一联,诗人巧妙地将友人的文学才华与朝廷职务相结合,展现了友人的卓越才能和重要地位,诗中还流露出对前贤美德的赞美和对高雅文学之道的推崇,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崇高的道德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韦应物与宋中丞的友谊及共同游历有关,在唐代,文人墨客之间游历山水、互相唱和是一种常见的文化现象,韦应物与宋中丞在夏日游历福贤观天长寺时,可能受到了寺庙清幽环境的启发,以及对友人文学才华和朝廷职务的敬仰,从而创作了这首诗,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文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对文学、道德的崇高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